2011年11月,全國水運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“十二五”期我國將以“興內河、優港口、強海運”為著力點,加快水運結構調整步伐,提升水路交通科學發展水平,為2020年總體實現水路交通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、副部長徐祖遠出席會議并講話。李盛霖表示,水運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、先導性和服務性行業,經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,我國水運已成為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內河干線和沿海水運在“北煤南運”、“北糧南運”、油礦中轉等大宗貨物運輸中發揮了主通道作用;我國在世界海運界的地位明顯提升,已發展成港口大國、航運大國和集裝箱運輸大國,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;水運已成為溝通國內外的重要橋梁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通道,有力地保障了國民經濟、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。同時,水運的應急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,在抗擊惡劣天氣和迎峰度夏等特殊時期的重點物資運輸保障中,發揮了關鍵性作用,確保了國民經濟高效安全運行。
李盛霖指出,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,也是深化改革開放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。加快發展仍是水運的主旋律,但也面臨著新形勢、新要求,加快水運結構調整工作勢在必行。要深刻認識到世界經濟復蘇的艱巨性和復雜性,以及水運需求高增長的不可持續性,走質量效益型的內涵式發展之路,增強應對復雜形勢和化解危機的能力;要深刻認識到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新要求,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,增強做好“三個服務”的能力;要深刻認識水運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,推進水運發展速度、質量、結構、效益相統一,增強全面、協調、可持續發展的能力。 李盛霖強調,水運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、長期的工程,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,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,在發展中促轉變,在轉變中謀發展,按照“興內河、優港口、強海運”的總體思路,加快水運結構調整步伐,這是新形勢對水運發展的客觀要求,也是水運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徐祖遠回顧了“十一五”期水運結構調整工作取得的成績,深入分析了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,明確提出了“十二五”期水運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和六大主要任務,即:加快構建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體系,大力提升港口的發展質量和效益,提高航運綜合競爭能力,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,促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,推動安全綠色水路運輸發展。
為找準水運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切入點,加強示范引領帶動,會上,交通運輸部還全面啟動了包括低碳運輸、內河船型標準化、鐵水聯運、現代物流、現代航運服務業、節能減排、水運信息化等方面的“十二五”期水運結構調整示范項目建設工作。
據悉,目前,我國已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、層次分明、功能齊全、河海兼顧、優勢互補、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港口體系,內河航道基本形成以“兩橫一縱兩網”國家高等級航道網為主骨架的航道體系;船隊大型化、專業化、標準化趨勢明顯,海運船隊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三,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,水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占12%和48%,承擔了我國90%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,港口接卸了95%的進口原油和99%的進口鐵礦石;港口服務和物流功能進一步拓展,航運服務業快速發展,綜合服務能力逐步提升,有力地保障了國民經濟、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。
|